欢迎您来到高教公考真题库!
今天是:2025年01月22日 添加收藏
2016年山东省“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综合写作题)及答案解析

说  明
  1.本试卷包括单项选择(45小题)、多项选择(15小题)和综合写作三种题型。考试时间共180分钟,其中选择题考试时间为14:00~15:00,综合写作题考试时间为15:00~17:00。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60分,综合写作题40分。
  2.答题前请按照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涂写好准考证号。
  3.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题本上答题的一律无效。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综合写作题。本题包括给定材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请仔细阅读给定材料,并按要求完成作答。共40分。
  一、给定材料
  材料1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三要三必须”深刻揭示了重农固本的全局意义。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淡漠农村、忘记农民。“十一五”以来,国家提出并扎实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也存在着各种不平衡,其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不平衡,就是与新农村的硬件建设相比,对人的关怀及建设尚有不足。
  201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这是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人的新农村”概念,表明未来国家对农村的建设方向与过去相比要进行调整,从更多地重视“物的建设”过渡到“物的建设”与“人的建设”同步推进,从单条腿走路过渡到两条腿并行。有专家指出,“人的新农村”这一概念的提出,代表着中央的新思考、新认识,也凸显着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更高要求。
  “人的新农村”建设赋予了新农村建设新的内涵和意义、希望和活力。新农村的本质是“人的新农村”。“人的新农村”将是农民的最美归宿。
  材料2
  我国是一个13亿多人口的农业大国,一直以来,乡村都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重要场域,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业人口流失严重,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了“空心村”。
  “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不少农村的家庭只剩下了老小,那些曾经人丁兴旺的村庄,如今成了老人村、空心村。老人、小孩与狗……走在阡陌小巷里,看到最多的就是他们。因为“能出去打工的都出去了”。“妈妈呢?”“妈妈出去打工了。”“那爸爸呢?”“爸爸也是。”“等我长大了,就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城里了。”与父母一周通个电话,一年团聚一次,对农村的很多孩子来说,早已成为习惯。记者询问一位60多岁的农民:“您现在还能下地,那十年、二十年以后谁来种?怎么办?”老人略带伤感地说:“那么好的地没人种,实在可惜!我也不知道将来谁来种,只希望有人种!”
  “主要是不同的生活方式。长期在外打工,生活习惯已和农村格格不入。看着从小蹲惯了的旱厕觉得‘有点恶心’。”26岁的林大海常年在广东打工,形容农村已是“回不去的家”了。“家里没有网络,没有电脑,没有电影院,只能守着电视机耗日子。即使现在回家种地,我也早已失去了务农的手艺。农村对我已经没有吸引力了。”林大海在家待了几个月,他的生活主题,大致变成了看电视、打麻将、睡觉三部曲。林大海很不喜欢这个在白天也看不见几个人影的山村。类似于父辈的生活,他一点也接纳不了。他表示还是想出去,希望能在大城市里找到规范的企业,签订正规劳动合同,为自己也缴纳社会保险,过上不一样的生活。
  村民离开村庄,必然导致“地图有此村,进村不见人”。“空心村”除了对延续千年的“老有所养、幼有所依”传统家庭伦理构成巨大冲击外,还衍生出了土地荒芜、村舍闲置、穷村脱贫致富困难等弊端,给精准扶贫也带来困难。“空心村”大多地理位置不佳,资源优势不明显,招商引资难度大,发展也只能是在种植、养殖这些传统产业上做文章。记者问一些村干部:“为什么不大规模搞种植、养殖?”一些村干部认为,种植、养殖都需要大面积的宜种、宜养土地,我们这些村,山高路远,耕地不成片,而且种植、养殖靠天吃饭,风险很大。村里年轻人宁愿背井离乡吃“汗水饭”,也不愿回村吃“刨土饭”。在广东中山打拼多年的农民周复耕说:“我们也不想背井离乡,把孩子老人留家里我们也很担心,但是村里没小学,孩子上学要走几十里的山路到镇里。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医疗费太贵,新农村合作社医疗报销手续也很烦琐,老人看个病也很难。而且留在村里赚不到钱,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不出来挣钱不行啊。”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传统村落因人口外流形成的“空心村”外,一些新型农村社区也出现了“空心化”现象。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有一些新型聚居点,虽然楼房建得很漂亮,村庄设施环境变好了,但生计解决不了,仍然留不住人,农民不愿意“上楼”。
  “因为没别的挣钱门路,集中居住后很多村民继续外出务工,而留守的村民不少仍从事农业生产,却要走出社区很远种田,没地方饲养牲畜、存放农机和晾晒粮食,地下室储粮抬上抬下很麻烦。住在社区花销也很大,水啊,电啊,菜啊,哪样不得花钱?自己在村里,房前屋后撒把菜籽,一年的青菜就不用花钱了。村民宁可空着新楼房,而回去住自己的破旧老屋。所以看起来新的社区依然是空心的。”江西黎川县熊村镇村民万增云告诉记者。
  在河南新乡市红旗区,记者发现,一些新社区建成多年,可愿意上楼的农民少之又少,形成老村拆不掉、新村无人住的局面。一到晚上,空旷、黑灯瞎火的新社区宛如乡村的“鬼楼”。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郭晓鸣认为,目前农村面临的是双重“空心化”现象,尤其是新型聚居点的“空心化”以新的形式表现的“空心村”,虽然数量还不......
全文共 6055字,请扫描QQ二维码,备注“公务员考生”加QQ好友,获取完整真题解析资料。       特别声明:本站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均系曹长远老师原创作品,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网址:高教公考真题库www.sanlianbook.com。
版权声明 | 专注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鲁ICP备170228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