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017-12-17)上海公考申论真题(A)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及答题思路精析 |
来源:高教公考真题库 sanlianbook.com |
|
(一)结合“给定资料”,概括袁隆平、南仁东等科学家克服艰难困苦,完成重大科学成果的共同原因。(20分)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精练,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一、具有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祖国的苦难影响了袁隆平一生的抉择;南仁东为中国腾飞而努力。 二、具有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袁隆平坚信“外国人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南仁东让FAST保持世界领先的水平。 三、具有淡泊名利、忘我无私的奉献精神。袁隆平不是院士,不当董事长,一心扑在稻田里;南仁东舍弃国外一天等于国内一年的高薪,毅然回到祖国。 四、具有锲而不舍、艰苦努力的奋斗精神。袁隆平面对失败永不放弃;南仁东赶项目经常干到凌晨。 五、具有精诚合作、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袁隆平用奖金鼓励年轻人加入科研队伍;南仁东甘做奠基石。 (分段、含空格共300字) 【评分细则】 (一)扣分项标准 ① 答案不分要点、没有条理的,酌扣1~3分。 ② 答案出现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的,每个扣0.5分,重复不计,最高扣3分。 ③ 卷面出现涂抹、字迹潦草的,酌扣1~3分。 ④ 答案不足250字的,酌扣1~3分;100字以下的,10分以下评分;只写一两句的,酌情给分,不评0分。 (二)内容评分标准 ①具有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2分)祖国的苦难影响了袁隆平一生的抉择;(1分)南仁东为中国腾飞而努力。(1分) ②具有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2分)袁隆平坚信“外国人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1分)南仁东让FAST保持世界领先的水平。(1分) ③具有淡泊名利、忘我无私的奉献精神。(2分)袁隆平不是院士,不当董事长,一心扑在稻田里;(1分)南仁东舍弃国外一天等于国内一年的高薪,毅然回到祖国。(1分) ④具有锲而不舍、艰苦努力的奋斗精神。(2分)袁隆平面对失败永不放弃;(1分)南仁东赶项目经常干到凌晨。(1分) ⑤具有精诚合作、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2分)袁隆平用奖金鼓励年轻人加入科研队伍;(1分)南仁东甘做奠基石。(1分) 【曹长远老师解析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申论(A)第一题答题思路】 1.学生问: 请问老师怎样理解“袁隆平、南仁东……完成重大科学成果的共同原因”? 曹长远老师答: 所谓原因,就是指导致某种结果或引起其他事情发生变化的条件(做法)。 例如,停电是电灯不亮的原因;学习方法不对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 具体到本题,袁隆平、南仁东等科学家克服艰难困苦,完成重大科学成果,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让这些科学家取得成功的呢?虽然科学家们研究的任务不同,取得的成果不同,但是他们的成功一定不是偶然的,一定有一些共同的原因,包括他们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高尚品质等等。考生的任务就是把袁隆平、南仁东等科学家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或者说他们共同的优秀品质概括出来。 “原因”必定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作答“原因”属于客观概括,意味着本题的答案基本可以直接从“给定资料”中引申概括出来。 2.学生问: 请问老师怎么理解本题的作答要求? 曹长远老师答: (1)所谓根据“给定资料”,就是说本题的答案全部都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概括出来,但是没有指定具体哪一段给定资料,这提高了考生概括的难度。 但本题的“原因”主体是袁隆平、南仁东两位科学家,只涉及“给定资料1、2”,并不需要从全部资料中概括。对此考生必须清楚。 (2)概括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精练 所谓“概括准确”,就是所有“经验”都必须从给定资料中概括,任何脱离资料的杜撰都属于“不准确”;同时,所有经验要点的语言表述必须根据“给定资料”的相关表述,任何随意的口语式表达都属于“不准确”。 所谓“条理清楚”,就是必须分条作答。虽然本题的答案大部分是从“给定资料”中摘抄出来的,但是不能仅仅把材料简单地堆砌在一起,而是必须分类概括、分条概括、序号清楚。 所谓“语言精练”,就是要求必须恰当提炼,抓住重点,语言表达简明扼要。 (3)所谓“不超过300字”,是指“含空格不超过300字”。如果在规定字数内答不完肯定扣分,但少于250字也要扣分。 3.学生问: 请问老师能明确告诉我答案在“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位置吗? 曹长远老师答: 本题的答案集中出现在“给定资料1、2”中,下面我把“给定资料1、2”中包含答案的句子标注了。请注意在表述答案时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减整理。 材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对于一个起点低、底子薄的国家来说,殊为不易。这些彪炳史册的成就,凝聚着几代科技工作者们矢志不渝的梦想追求和坚韧不拔的艰苦奋斗。 袁隆平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幼时中国社会食不果腹、饿殍遍野的惨象令他终生难忘,也影响着他一生的抉择。(概括“原因”为:具有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祖国的苦难影响了袁隆平一生的抉择。) 1953年8月,从农学院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一个偏远山村教书,他坐着烧木炭的汽车一路颠簸,到了距离黔阳县安江镇4公里外的安江农校,一待就是16年。正是在这里,他发现笫一株“天然杂交水稻”,起初,他尝试以这株水稻的种子播种,结果全部失败,但他没有放弃,反而受到启发,(概括“原因”为:具有锲而不舍、艰苦努力的奋斗精神。袁隆平面对失败永不放弃。)决心开始培育人工杂交水稻。1961年到1965年,整整5年时间,他每天弯腰驼背地在稻田里查看一株株水稻,发现了仅有的6株雄性不育稻株,彻底推翻了传统的经典理论——“无性杂交”学说,得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的理论。 那时科研环境恶劣,试验田被毁,秧苗被拔,他捡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咬牙坚持继续做研究。1970年,试验田所在的县城发生7.2级地震,要求全部人员撤离,但袁隆平不肯走。他说:“有种子在,我不走。”于是在不断的余震中,他搭了个棚子住在那里,守着试验田。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研究出了被取名“野败”的野生稻,这成了所有杂交稻的母本。 其实,日本、美国从1926年起,就开始研发杂交水稻,他们有先进的设备、强大的科研力量,得到最大的支持,却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袁隆平没被国外同行的失败吓倒,而坚信“外国人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概括“原因”为:具有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袁隆平坚信“外国人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1976年,全国推行杂交水稻,1988年,全国一半的稻田都在种杂交水稻。日前,中国杂交水稻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并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四大发明媲美。最高产量620.95千克,标志着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拥有大规模“海水稻”种植技术的国家。 有人说,袁隆平随便注册一个专利,那就值上千亿,单他这个名字也值1000亿,而他本人却开10万元的车子,穿着35元的衬衫。他身上没有任何名号:他不是国家科学院的院士,曾经别人让他做过科技公司董事长,他很快辞职了,又挽起裤腿回到了田间。(概括“原因”为:具有淡泊名利、忘我无私的奉献精神。袁隆平不是院士,不当董事长,一心扑在稻田里。)联合国颁给他的奖金,他没有要,而是用这笔钱创办了一个科研基金,鼓励年轻人加入科研的队伍中。(概括“原因”为:具有精诚合作、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袁隆平用奖金鼓励年轻人加入科研队伍。)甚至在88岁生日时,怕家人为他操办,他早早地就回到了田地中。收到的礼物,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用大米制作的蛋糕。 他曾说过:名利对我米说没什么用处,还是下田好,不去下田就无所事事了。有人说,现在中国人,世界上的人,早就吃饱了,他还研究这个干什么;有人说他名声太高,他种的杂交稻虽然产量高,但口味不够好啊;有人说,他是作秀,是吃饱了撑的…… 袁隆平没有解释,他只是谈起他的梦想。“我曾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样长,籽粒像花生米一样大,我和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稻穗下面乘凉……我把这个梦称为‘禾下乘凉梦’。这是我的梦想,是我追求的日标。” 材料2 南仁东,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曾任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FAST的科学技术工作。 从1994年开始主持FAST项目的选址、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主编科学日标,指导各项关键技术的硏究及其模型试验,历经22年,“中国天眼”已正式竣工并进入全系统的调试阶段。 1945年出生的南仁东,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经历“文革”动乱,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后,在东北的一个无线电厂一干就是十年。改革开放后,他代表中国天文台的专家曾在国外著名大学当过客座教授,做过访问学者,还参加过十国大射电望远镜计划。 这位驰骋于国际天文界的科学家,曾得到美国、日本天文界的青睐,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当时他一年的工资,只等于国外一天的工资。(概括“原因”为:具有淡泊名利、忘我无私的奉献精神。南仁东舍弃国外一天等于国内一年的高薪,毅然回到祖国。)故事要从20多年前说起。1993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岀,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跟同事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设想。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施工难度能不能克服?这些都是未知数。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他要寻找当地的窝凼——几百米的山谷被四面的山体围绕,正好挡住外面的电磁波。 有的荒山野岭连条小路也没有,当地农民走着都费劲。但访山归来,南仁东心里有了底,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建设射电望远镜的设想。但能不能筹到足够资金,南仁东心里没底。 有那么儿年时间,南仁东成了一名“推销员”,大会小会、中国外国,逢人就推销自己的大望远镜项目。“我开始拍全世界的马屁,让全世界来支持我们。”他一度这样自嘲。 每一步都关乎项目的成败,他的付出有时甚至让学生们觉得“太过努力了”。连夜要赶项目材料,课题组几个人就挤在南仁东的办公室,逐字逐句推敲,经常干到凌晨。(概括“原因”为:具有锲而不舍、艰苦努力的奋斗精神。南仁东赶项目经常干到凌晨。) FAST项目副总工程师李菂说:“南老帅的执着和直率最让我佩服。担起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各种职责,推动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 度过了最初举步维艰的10年,FAST项日渐渐有了名气,跟各大院校合作的技术也有了突破性进展。2006年,立项建议书最终提交。通过最后的国际评审时,专家委员会主席冲上前紧紧握住南仁的手:“ You did it(你做成了)!” 在FAST现场,能由衷感受到“宏大“两个字的含义。而在10多年前,这样的图景在南仁东的脑海里已经成型。他要做的,是把脑海里成型的图景化成现实。 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做锁网变形,既要受力,又要变形,在工业界没有什么现成技术可以依赖。国家标准是10万次伸缩,而FAST需要200万次伸缩,南仁东自己提出的特殊工艺支撑起FAST的外形。 不认识他的人,初见面觉得南仁东像个农民——面容沧桑、皮肤黝黑,夏天穿着T恤、大裤衩,骑着自行车。在他的助理娄鹏看来,术业有专攻,在FAST项目里,有人不懂天文,有人不懂力学,有人不懂金属工艺,有人不会画图,有人不懂无线电。“这几样你能懂一两个就算不错了,但偏偏南老师几乎都懂。 2016年9月25日,FAST竣工进入试调试阶段。利用这一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人类可以观测脉冲星、中性氢、黑洞等这些宇宙形成时期的信息,探索宇宙起源。“这个庞杂巨大的射电望远镜项目就像是为他而生的。”姜鹏说。 为了建造一个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南仁东琢磨了大半辈子,奉献了一生智慧,虽然他只愿做奠基石,但是,他的奉献和执着,已经带着一批年轻科学家的梦,带着“中国梦”,开始飞向了宁宙——他的梦想并不是自己的功成名就,而是甘愿做奠基石。 |
全文共 32388字,请扫描QQ二维码,备注“公务员考生”加QQ好友,获取完整真题解析资料。
特别声明:本站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均系曹长远老师原创作品,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网址:高教公考真题库www.sanlianboo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