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高教公考真题库!
今天是:2025年01月22日 添加收藏
2016年(2015-11-29)国考申论真题(省级)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及答题思路精析
  • >>>请点击下载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省级)打印版.pdf
  •   
          (一)阅读“给定资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问题:一、图书馆数量少,真正读书的人少,低头族多;二、道德教育口号化,传统礼仪失范,文明缺失;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对家庭缺乏情感关怀。
      建议:一、制定图书馆法,增建图书馆,开放大学图书馆让公众共享,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二、挖掘古代文明礼仪精华,结合现代生活编制礼仪教材,领导干部、公众人物要做好表率;三、开设孝道教育国学课程,开展“孝爱”主题教育活动,发展素质教育。
      (分段、含空格共200字)

      
      评分细则
      (一)扣分项标准
      ① 答案不分要点、没有条理的,酌扣2~3分。
      ② 答案出现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的,每个扣0.5分,重复不计,最高扣2分。
      ③ 卷面出现涂抹、字迹潦草的,酌扣1~2分。
      ④ 答案不足150字的,酌扣1~2分;100字以下的,8分以下评分;只写一两句的,酌情给分,不评0分。
      (二)内容评分标准
      ①问题:(1.5分)
      ②图书馆数量少,(1分)真正读书的人少,低头族多。(1分)
      ③道德教育口号化,(1分)传统礼仪失范,文明缺失。(1分)
      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1分)对家庭缺乏情感关怀。(1分)
      ⑤建议:(1.5分)
      ⑥制定图书馆法,(1分)增建图书馆,开放大学图书馆让公众共享,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1分)
      ⑦挖掘古代文明礼仪精华,结合现代生活编制礼仪教材,(1分)领导干部、公众人物要做好表率。(1分)
      ⑧开设孝道教育国学课程,开展“孝爱”主题教育活动,(1分)发展素质教育。(1分)
      
      曹长远老师解析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省级)第一题答题思路
      1.学生问:
      请问老师什么是“问题”?什么是“建议”
      曹长远老师答
      所谓“问题”,通俗地说就是存在的毛病或不足。问题通常表现为:应该怎样却没有怎样,理应如何却事实相反,实际情况与期望值之间存在差距,从而引起矛盾冲突或带来严重结果,因此,“问题”属于“给定资料”所反映的消极方面或负面因素。
      “问题”必定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作答“问题”属于客观概括,意味着答案基本可以直接从“给定资料”中摘录整理出来。
      具体到本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资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
      请特别注意,作答问题必须采取明确的负面表达方式。格式为:……情况+负面词。
      所谓建议,就是针对某项工作或解决某个问题提出的对策、措施、意见和方案。因此,从本质上说,建议的核心内容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
      具体到本题,就是针对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分别提出处理办法和解决对策。
      
      2.学生问:
      请问老师怎么理解本题的作答要求?
      曹长远老师答:
      (1)所谓根据“给定资料2”,就是说本题的答案都可以基于“给定资料2”中概括分析,不需要纠结于其他资料段落。
      (2)全面、准确、简明
      所谓“全面”,就是必须概括材料中包含的所有“问题”,不能遗漏。
      所谓“准确”,就是必须根据“给定资料2”进行概括,任何脱离“给定资料”的主观臆造都属于“不准确”。
      所谓“简明”,就是要求抓住重点,恰当提炼,不能简单地堆砌具体材料。
      (3)所谓“不超过200字”,是指“含空格不超过200字”。在规定字数内答不完肯定扣分,但少于150字也要扣分。
      
      3.学生问:
      请问老师能明确告诉我答案在“给定资料2”中的位置吗?
      曹长远老师答:
      下面我把“给定资料2”中包含答案的句子标注了。其中,红色标注的是“问题”,蓝色标注的是“建议”。请注意在表述答案时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减整理。
      材料2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诚信知理、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优良传统。如今,中国正处于经济中高速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物质财富的日渐丰富,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一定影响。为此,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指出,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近来,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屡被曝光。如何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成为近年来全国“两会”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他们从各自的角度给出建议。
      “书香社会”的提法“亮相”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Y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特别赞同。读书能让人的心静下来。要提升国人的文明素质,提升国人在海外的形象,倡导全民阅读十分必要。
      Y说,现在的道德教育多是口号,人们不喜欢。用阅读潜移默化地熏陶国民,效果会更好。现在,大城市的图书馆不够多,中小城市和县城的图书馆更少,人们想读书,但没地方读。因此她建议各地多建一些图书馆
      全国人大代表W认为,今天到处都是低头族,他们看手机、刷微博、看微信,真正读书的人太少了。如果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知识做支撑,将来无论做什么都会有局限性,厚度不够。
      W说,她今年带来一个关于制定图书馆法的议案。欧美一些国家规定,社区方圆十公里之内一定要有一个图书馆,创造条件引导人们阅读。我们也应当营造这样的环境。大学里面有非常好的图书馆,应该让公众共享
      (概括“问题”为:图书馆数量少,真正读书的人少,低头族多。)
      (提出“建议”为:制定图书馆法,增建图书馆,开放大学图书馆让公众共享,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全国政协委员T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明缺失等现象是存在的,但他相信情况会渐渐变好。很多人在国外看到同胞的不文明行为时,都会感到很难为情。一些人出国后的表现像暴发户,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甚至做出其他不文明的事。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国民在接受社会文明素养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文明修养,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尤其要做好表率,起到示范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G建议,应当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擦亮国人“礼仪名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
      G指出,目前社会上出现不少违反传统礼仪规范的现象,如父慈子孝蜕化成纯金钱性的抚养和赡养义务,邻里和睦蜕化成老死不相往来的“家庭孤岛”,尊师爱生蜕化成合同式的知识供给等。一些优良的传统道德和礼俗在现代化过程中逐渐流失,如果没有全社会的重视和共同坚守,我们可能会进入物质丰盈,但精神贫瘠、文化缺失的状态。他建议,深入挖掘古代文明礼仪的精华结合现代文明和现代生活的特点,归纳整理行业和地域礼俗,并编制礼仪教材,让文明礼仪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遵循。 
      (概括“问题”为:道德教育口号化,传统礼仪失范,文明缺失。)
      (提出“建议”为:挖掘古代文明礼仪精华,结合现代生活编制礼仪教材,领导干部、公众人物要做好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全国政协委员K说,在大学工作多年,他发现在大学生中社会责任感缺失,对家庭缺乏情感关怀等现象越来越突出。K认为,孝敬父母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他建议,以大学生作为弘扬优秀孝文化的突破口,借鉴中国传统“孝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培养大学生的孝德之心、仁爱之心,在高校开设孝道教育的国学课程,将传统孝文化列入公选课内容,增强大学生的孝道意识。同时,大力开展以“孝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在言行中体现孝爱美德。
      W认为,文化艺术发展和创新的根本,是人才的培养。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文件,要求学生从中学开始,都要具有音乐和美术的基础知识,这非常好。从孩子抓起,这对提升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是一个非常有力的举措。他引用了欧洲一位哲学家的话:“孩子出生后,要给他鲜花,让他视觉上看到美;给他音乐,让他听觉上建立音的概念。”W认为,这就是在体现素质教育
      (概括“问题”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对家庭缺乏情感关怀。)
      (提出“建议”为:开设孝道教育国学课程,开展“孝爱”主题教育活动,发展素质教育。)
      
      
      (二)“给定资料6”中说“中国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请根据“给定资料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这句话意在强调:中国教育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地改,却忘记了教育规律。对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一方面,教育不能忘记自身内在的东西,忽视学生心灵的转向;另一方面,教育不能一味去适应外界社会,忘记了主流价值。
      因此,只有摒弃浮躁、功利,转向爱、转向善、转向智慧,才能做适合每一个学生成才的最好的教育。
      (分段、含空格共150字)

      
      【评分细则
      (一)扣分项标准
           
    ① 答案不分要点、没有条理的,酌扣1~2分。
      ② 答案出现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的,每个扣0.5分,重复不计,最高扣2分。
      ③ 卷面出现涂抹、字迹潦草的,酌扣1~2分。
      ④ 答案不足125字的,酌扣1~2分;75字以下的,5分以下评分;只写一两句的,酌情给分,不评0分。
      (二)内容评分标准
      ①当前中国教育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地改,(1分)却忘记了教育规律。(2分)
      ②教育不能忘记自身内在的东西,(1分)忽视学生心灵的转向;(1分)
      ③教育不能一味去适应外界社会,(1分)忘记了主流价值。(1分)
      ④只有摒弃浮躁、功利,转向爱、转向善、转向智慧,(2分)才能做适合每一个学生成才的最好的教育。(1分)
      
      【曹长远老师解析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省级)第二题答题思路
      1.学生问:
      请问老师怎样理解“指出这句话的含义”?
      曹长远老师答:
      所谓“指出这句话的含义”与“谈你对……的理解”相似,考生不能误解为可以作答自己主观理解的含义,这里所要求指出的“含义”,必须是基于“给定资料”提炼的含义。
      因此,要正确作答本题,必须透过“给定资料6”揭示出“中国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这句话背后隐含的思想,对这句话所隐含的倾向、态度和意图进行推断引申。
      
      2.学生问:
      我觉得“指出这句话的含义”很难回答,不知道开头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展开。请问老师作答这种申论题型有什么固定的格式可以遵循吗?
      曹长远老师答:
      回答“指出这句话的含义”这类问题没有严格的固定格式。但是为了在考场上能快速写出逻辑结构完整的答案,可以掌握一些经典的格式。这里我推荐一种“三段论格式”供你参考:
      答案分三段:
      第一段答“引申”,格式是:这句话意在强调……。
      第二段答“分析”,格式是:正确理解这句话对我们有重要启示:一方面,……;另一方面,……。
      第三段答“对策”,格式是:因此,只有……,才能 ……。
      如果受到字数限制,可以把第一段和第二段合并,也可以把第二段与第三段合并。
      
      3.学生问:
      请问老师怎么理解本题的作答要求?
      曹长远老师答:
      (1)所谓根据“给定资料6”,就是说本题的答案都可以基于“给定资料6”中引申分析,不需要纠结于其他资料段落。
      (2)所谓“全面”,就是必须把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意在强调,问题分析以及对策措施都写出来,不能遗漏
      (3)所谓“准确”,就是结合“给定资料6”的特殊语境进行理解,任何脱离给定资料的主观臆造都属于“不准确”;
      (4)所谓“不超过150字”是指“含空格不超过150字”。在规定字数内答不完肯定扣分,但少于125字也要扣分。
      
      4.学生问:
      请问老师能明确告诉我答案在“给定资料6”中的位置吗?
      曹长远老师答:
      下面我把“给定资料6”中隐含答案的句子标注了。其中,用红色标注的是“参考答案第一段”,用粉色标注的是“参考答案第二段”。
      材料6

      有教育专家撰文指出:“教育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了。”该文择要如下:
      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术、不是出在我们学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术层面,而是我们的教育缺乏灵魂的东西。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
      柏拉图说过一句话:“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写了一本书叫《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解放心灵,按柏拉图的语境来说心灵究竟应该转向哪里?(概括“含义”为:忽视学生心灵的转向。)我认为是转向爱、转向善、转向智慧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都没有确定的指向。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浮躁、不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概括“对策”为:只有摒弃浮躁、功利,转向爱、转向善、转向智慧,才能做适合每一个学生成才的最好的教育。)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
      “中庸”,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总之不偏左不移右、不偏下不偏上,守中为上。做教育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要不够。什么叫过头?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地改,改得我们老师都不知道怎么上课了,领导也不知道怎么布置工作了。学校教育成了这样子就是过了头,忘记了还有教育规律,还有教育自身内在的东西(概括“含义”为:当前中国教育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地改,却忘记了教育自身的规律,忘记了自身内在的东西。)
      “可能”是指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未来具有一切可能性,现在他所学的甚至他的才能、他的分数,都不能代表他今后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但我个人认为这些都不能丢,这样才能够确保未来的可能性存在。
      “适当”,指教育的方式方法要符合规律,要适合孩子。不要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琴棋书画什么都学,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这样思考问题就错了,不适合他的学了没用,一定要让孩子学他内心喜欢的东西。
      蒙田说:“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古希腊哲学家西塞罗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如果一味去适应外界社会,结果就把社会最乱的东西学会了,主流价值却全部忘了(概括“含义”为:教育一味去适应外界社会,忘记了主流价值。)
      
      
      (三)某美术馆正在策划艺术家黎明的作品展,请根据“给定资料4”,为这一作品展撰写一则导言。(20分)
      要求:(1)围绕黎明的创作宗旨、作品材质及其艺术追求等方面作答;(2)内容具体、层次分明、语言流畅;(3)不超过400字。<......
    全文共 31009字,请扫描QQ二维码,备注“公务员考生”加QQ好友,获取完整真题解析资料。       特别声明:本站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均系曹长远老师原创作品,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网址:高教公考真题库www.sanlianbook.com。
    版权声明 | 专注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鲁ICP备170228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