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高教公考真题库!
今天是:2024年04月23日 添加收藏
2010年(2009-11-29)国考申论真题(市地级)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及答题思路解析
  • >>>请点击下载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市地级)打印版.pdf
  •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1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一、渤海环境具有特殊性。渤海为内海,自我交换能力差;沿岸超标排污口众多,污染特别严重,短期治理难以奏效。
      二、缺乏统一的治理机制。渤海治理涉及的沿岸省市、管理部门众多,难以进行综合治理。
      三、权责不明,治理效率低下。渤海的“公地”性质直接影响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的积极性。
      四、缺少强制性的法律规范。《碧海计划》属于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影响治理效果。
      (分段、含空格共200字)

      
      评分细则
      (一)扣分项标准
      ① 答案不分要点、逻辑不清的,酌扣1~2分。
      ② 答案出现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的,每个扣0.5分,重复不计,最高扣2分。
      ③ 卷面出现涂抹、字迹潦草的,酌扣1~2分。
      ④ 答案不足150字的,酌扣1~2分;100字以下的,5分以下评分;只写一两句的,酌情给分,不评0分。
      (二)内容评分标准
      ①渤海环境具有特殊性。(1.5分)渤海为内海,自我交换能力差;沿岸超标排污口众多,污染特别严重,短期治理难以奏效。(1分)
      ②缺乏统一的治理机制。(1.5分)渤海治理涉及的沿岸省市、管理部门众多,难以进行综合治理。(1分)
      ③权责不明,治理效率低下。(1.5分)渤海的“公地”性质直接影响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的积极性。(1分)
      ④缺少强制性的法律规范。(1.5分)《碧海计划》属于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影响治理效果。(1分)
      
      曹长远老师解析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市地级)第一大题第一小题答题思路
      本题要求概括“给定资料1”反映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的多方面原因。
      作答本题首先必须明确两个问题;(1)《碧海计划》的近期目标是什么?(2)什么是原因?
      (1)根据材料可知,《碧海计划》的近期目标是:渤海海域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所谓近期目标难以实现,就是说渤海海域环境污染近期难以得到控制,生态破坏的趋势近期难以得到缓解。
      (2)所谓原因,就是造成某种结果或者引发某种事情的条件。
      原因和结果总是相对的,因果联系是事物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原因往往不是表面的,而是隐藏在现象的背后。
      具体到本题,就是要求透过“给定资料1”介绍的现象,把《碧海计划》的近期目标为什么难以实现的原因揭示出来。
      下面我把“给定资料1”中包含答案的句子标注了。请考生注意在表述答案时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减整理。
      材料1

      海洋是人类家园的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源。海洋资源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我国海域内,有海洋生物两万多种,其中,海洋鱼类3 000多种。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全球海洋污染愈益严重。海洋污染的治理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像渤海这样的内海,海水封闭性强,自身交换能力差,一旦污染,它的自我更新周期至少需要15年。(揭示原因为:渤海为内海,自我交换能力差,短期治理难以奏效。)渤海素有我国“鱼仓”“盐仓”和“海洋公园”的美誉,但近30年来污染加剧,情况堪优。调查显示,1983年渤海鱼类有63种,2004年只有30种,带鱼、鳓鱼、真鲷、银鲳等几乎绝迹。2000年至2007年,渤海发展赤潮灾害87次,累计赤潮面积2.05万平方公里。
      200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海洋局、交通部等有关部门和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四省市联合制定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以下简称《碧海计划》),旨在促时渤海近岸域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努力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碧海计划》总投资500多亿元,实现项目427个,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处理、海上污染应急、海岸生态建设、船舶污染治理等内容。实施区域包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辖区内的13个沿海城市和渤海海域,以每五年为一个阶段实施。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拟分阶段推进,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2001年至2005年要实现的近期目标是:渤海海域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
      科学调查与监测结果证明,陆源污染对渤海威胁最大,入海河流流域周边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及化肥污染是三大陆源污染源;此外,船舶石油泄漏、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水养殖中的添加剂也会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在近期治理阶段,为遏制陆源排污,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国四大海区中,渤海沿岸超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最多,比例高达90%以上。揭示原因为:渤海沿岸超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众多,污染特别严重。)渤海沿岸有分属在三省一市的13个城市,渔、盐、农、航运、石油、旅游、工业等众多行业在渤海进行经济开发活动,海洋、环保、农业、交通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三省一市地方政府又各自具有相关的管理职能,因此,很难进行海陆一体化的综合治理。有人戏谑这是“群龙闹海”——“海洋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海,管排污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揭示原因为:渤海治理涉及的沿岸省市、管理部门众多,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缺乏统一的治理机制,难以进行综合治理)众多主体分享渤海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这就使渤海成为典型的“公地”,直接影响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的积极性,造成治理工作效率低下。揭示原因为:渤海的“公地”性质造成权责不明,直接影响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的积极性,治理效率低下)《碧海计划》只是一个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效应,执行过程中,难以借助法律手段实现管理体系、监测体系、投资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的对接统一,这也直接影响了治理的效果。(揭示原因为:《碧海计划》属于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影响治理效果)有关权威部门发布的2004年渤海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污染范围比上年扩大。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较上年面积增加约0.6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35%。其中,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较上年分别增加了44%、56%和57%,污染程度明显加重。近几年的连续监测结果显示,进入21世纪以后,渤海环境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轻度、中度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呈上升趋势。”显然,《碧海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如期实现。但是很多专家也指出,不能否定实施《碧海计划》的积极意义,它毕竟为其后《海渤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制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教训。
      2008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年)》。规划确定了加强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保护与防治,建立渤海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系统;面源、点源治防联动,建立陆域污染源控制和综合治理系统;全面实施节水治污战略,建立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综合管理与整治系统等五大主要建设任务,体现了渤海环境保护任务的综合性、战略性与长期性,并强调在海洋开发过程中,全面推进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确保引入项目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企业和产品,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2.“给定资料3”中环保专家认为“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请结合资料内容,对“环保错位”的实质进行阐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环保错位”的实质是先污染、后治理。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等环境被严重破坏了,再投入巨大的资金和技术去治理污染、恢复环境。环保错位是一种错误的发展方式,我们必须避免重蹈覆辙。
      因此,只有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分段、含空格共150字)

      
      评分细则
      (一)扣分项标准
           
    ① 答案逻辑不清,堆砌材料的,酌扣1~2分。
      ② 答案出现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的,每个扣0.5分,重复不计,最高扣2分。
      ③ 卷面出现涂抹、字迹潦草的,酌扣1~2分。
      ④ 答案不足75字的,酌扣1~2分;75字以下的,5分以下评分;只写一两句的,酌情给分,不评0分。
      (二)内容评分标准
      ①“环保错位”的实质是先污染、后治理。(3分)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等环境被严重破坏了,再投入巨大的资金和技术去治理污染、恢复环境。(2分)环保错位是一种错误的发展方式,我们必须避免重蹈覆辙。(2分)
      ②因此,只有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分)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1分)
      
      【曹长远老师解析答题思路
      本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3”,阐释“环保错位”的实质。
      作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实质”?什么是“阐释”?
      (1)所谓实质,也叫本质,就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根本性质。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因此,只有透过现象,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
      具体到本题,就是要求考生透过“给定资料3”描述的现象,把“环保错位”的本质揭示、引申出来。
      (2)所谓“阐释”,就是通过说理、解释使人明白某种道理。
      具体到本题,“阐释”就是要求解释“环保错位”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提出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教训或启示
      下面我把“给定资料3”中包含答案的句子标注了。请考生注意在表述答案时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减整理。
      材料3

    ......
    全文共 21498字,请扫描QQ二维码,备注“公务员考生”加QQ好友,获取完整真题解析资料。       特别声明:本站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均系曹长远老师原创作品,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网址:高教公考真题库www.sanlianbook.com。
    版权声明 | 专注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鲁ICP备170228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