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高教公考真题库!
今天是:2024年03月29日 添加收藏
2010年(2009-11-29)国考申论真题(省级)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及答题思路解析
  • >>>请点击下载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省级)打印版.pdf
  •   
            
    (一)认真阅读给定材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参考答案
      
    “死海”是比喻没有鱼和其他水生物生存的海洋状态。意在强调:渤海由于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许多鱼类几乎绝迹,如果任其发展,势必成为一个“死海”。因此,必须采取果断措施,遏制渤海生态危机进一步恶化。
      (不分段、含空格共100字)

      
      评分细则
      (一)扣分项标准
      ① 答案堆砌材料、观点不明、逻辑不清的,酌扣1~2分。
      ② 答案出现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的,每个扣0.5分,重复不计,最高扣2分。
      ③ 卷面出现涂抹、字迹潦草的,酌扣1~2分。
      ④ 答案不足50字的,5分以下评分;只写一两句的,酌情给分,不评0分。
      (二)内容评分标准
      ①“死海”是比喻没有鱼和其他水生物生存的海洋状态。(3分)
      ②意在强调:渤海由于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许多鱼类几乎绝迹,(2分)如果任其发展,势必成为一个“死海”。(3分)
      ③因此,必须采取果断措施,遏制渤海生态危机进一步恶化。(2分)
      
      曹长远老师解析答题思路
      本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1”,解释“死海”的意思。
      看见“死海”这个词,我们肯定会想起地理上学过的那个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死海”。死海作为一个内陆湖,由于其湖水中富含盐份,鱼类和其他水生物都难以生存,岸边及周围地区也没有植物生长,故被人们称之为“死海”。
      题目说“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是说渤海将成为一个内陆湖吗?是说其海水的含盐量将大幅上升,难以让鱼类生存吗?根据我们最基本的常识经验可以知道,肯定不是这样。那么,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呢?只能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即用“死海”的某些特点来比喻十几年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渤海。
      如前分析,十几年后的渤海不可能成为内陆湖,不可能含盐量大幅上升,它与死海的最大相似点就是一个“死”字,即难以让动植物存活。“死海”是什么样子?渤海称谓“死海”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把渤海比喻成死海?等等,这些就是考生需要从“给定资料1”中揭示出来的意思。
      作答思路:“死海”喻指的海洋状态+渤海将成为死海的原因+意在说明。
      下面我把“给定资料1”中包含答案的句子标注了。请考生注意在表述答案时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减整理。
      材料1

      根据某水产研究所的调查,1983年渤海鱼类有63种,2004年只有30种,带鱼、鳓鱼、真鲷、银鲳等几乎绝迹(揭示原因为:由于渤海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许多鱼类几乎绝迹。)
    2007年,渤海实施监测的100个入海排污口中,有91个排污口超标排污,超标排污所占比例居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之首。调查显示,2003年至2007年,渤海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年均2.25万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29%。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源排污、河流输入和海上养殖业。近年来,渤海海域赤潮发生的频率和规模逐年上升。2000年至2007年,发生赤潮87次,累计赤潮面积2.05万平方公里,赤潮已经成为渤海海域主要海洋灾害之一。权威部门指出,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 (揭示原因为:渤海是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海区。如果任其恶化,渤海势必成为“死海”。)那时,即使不向渤海输入一滴污水,单靠其与外界水体交换恢复清洁,至少也要200年。实际上,从世界范围看,海洋及其资源的破坏,波及面积相当大,其原因不单是污染,还包括过度捕捞、天海造地、盲目攫取海底能源等等。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
      提醒:透过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到命题者对渤海未来的极大担忧。“死海”这个说法就是为了引起人们对渤海生态危机的警惕。在作答问题时,必须把这方面的倾向性表示出来。
      
      
      2.请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这句话意在强调:海洋污染不仅破坏海洋生态,毁灭鱼儿的家园,而且最终必将毁灭人类自己的家园。海洋污染不仅导致自然灾害频发,水生资源大幅减少,还会引发多种疾病,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因此,为了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必须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健康。
      (分段、含空格共150字)

      
      评分细则
      (一)扣分项标准

      ① 答案堆砌资料、观点不明、逻辑不清的,酌扣1~2分。
      ② 答案出现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的,每个扣0.5分,重复不计,最高扣2分。
      ③ 卷面出现涂抹、字迹潦草的,酌扣1~2分。
      ④ 答案不足100字的,酌扣1~2分;75字以下的,5分以下评分;只写一两句的,酌情给分,不评0分。
      (二)内容评分标准
      ①这句话意在强调:海洋污染不仅破坏海洋生态,毁灭鱼儿的家园,(1分)而且最终必将毁灭人类自己的家园。(3分)
      ②海洋污染不仅导致自然灾害频发,水生资源大幅减少,(2分)还会引发多种疾病,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2分)
      ③因此,为了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必须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健康。(2分)
      
      曹长远老师解析答题思路
      本题要求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的理解。
      作答本题,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理解”?
      所谓理解,也叫推断文意,就是要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推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和目的,把他想说而没有说的隐含意思揭示、引申出来。相当于言语理解中的“意在说明”。
      “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是一个转折句,转折结构强调的是转折后面的内容。为什么毁灭鱼儿的家园,却让人类不寒而栗?顺着“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层意思继续说,接下来应该是:海洋的污染也将毁灭人类的家园。
      按照这个逻辑,“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意在强调的是:海洋污染不仅将毁灭鱼儿的家园,同样也将毁灭人类的家园!
      为什么说“海洋的污染也将毁灭人类的家园”呢?本题就是要求考生从给定资料中概括出海洋污染对人类自身的危害。
      从格式上讲,回答“谈谈对……的理解”这类问题没有严格的固定格式。但是为了在考场上能快速写出逻辑结构完整的答案,可以掌握一些经典的格式。这里我推荐一种“三段论格式”供你参考:
      答案可以分三段:
      第一段答“引申”,格式是:这句话意在强调……。
      第二段答“分析”,格式是:正确理解这句话对我们有重要启示:一方面,……;另一方面,……。
      第三段答“对策”,格式是:因此,只有……,才能 ……。
      如果受到作答字数限制,可以根据字数多少把第一段和第二段合并,也可以把第二段与第三段合并,甚至直接省略第二段。
      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可知,与“答案”相关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第5、6、12等三个自然段。下面我把“给定资料”中包含答案的句子标注了。请考生注意在表述答案时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减整理。
      材料1

      根据某水产研究所的调查,1983年渤海鱼类有63种,2004年只有30种,带鱼、鳓鱼、真鲷、银鲳等几乎绝迹
      ★揭示引申为:由于渤海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许多鱼类几乎绝迹。
       2007年,渤海实施监测的100个入海排污口中,有91个排污口超标排污,超标排污所占比例居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之首。调查显示,2003年至2007年,渤海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年均2.25万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29%。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源排污、河流输入和海上养殖业。近年来,渤海海域赤潮发生的频率和规模逐年上升。2000年至2007年,发生赤潮87次,累计赤潮面积2.05万平方公里,赤潮已经成为渤海海域主要海洋灾害之一。权威部门指出,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那时,即使不向渤海输入一滴污水,单靠其与外界水体交换恢复清洁,至少也要200年。实际上,从世界范围看,海洋及其资源的破坏,波及面积相当大,其原因不单是污染,还包括过度捕捞、天海造地、盲目攫取海底能源等等。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
      ★揭示引申为:渤海是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海区。将毁灭鱼儿的家园,最终也将毁灭人类的家园。
      材料3
      日本濑户内海是半封闭的内海,曾是天然的鱼仓,日本列岛最富足的海湾。上世纪40年代末,日本为全力发展经济,将濑户内海沿岸选为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此后,这里便逐渐成为工业部门的下水道,工厂把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随意排入内海。1955年以后,濑户内海的污染日甚一日,原来十几年一次的赤潮,后来发展到一年几百次,鱼虾绝迹。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水俣
    全文共 21831字,请扫描QQ二维码,备注“公务员考生”加QQ好友,获取完整真题解析资料。       特别声明:本站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均系曹长远老师原创作品,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网址:高教公考真题库www.sanlianbook.com。
    版权声明 | 专注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鲁ICP备170228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