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高教公考真题库!
今天是:2024年05月03日 添加收藏
2017年4月22日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及答题思路精析
  • >>>请点击下载2017年贵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打印版.pdf
  •   
      (一)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划线部分“想着懒,而不是懒得想”这句话的理解。(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这句话意在强调:必须为了“懒”而思考,通过思考分清事情的主次轻重,提高工作效率,把自己从繁杂和忙乱中解脱出来;而不能懒于思考,每天“勤奋”地忙来忙去,其实是陷在各种不打紧的事情里,生活只会越忙越糟,越糟越忙,恶性循环。
      正确理解这句话对我们有重要启示:一方面,想着懒并不是一动不动,而是珍惜自己的精力,做到低成本、高效益;另一方面,由于懒得想而盲目勤奋必定会导致失败,必须接受所有后果,被其他人或自然支配。
      因此,只有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妥善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避免在碎片中生活、在原地踏步中越来越忙碌,才能从而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分段、含空格共300字)

      
      评分细则
      (一)扣分项标准
      ① 答案不分要点、没有条理的,酌扣1~3分。
      ② 答案出现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的,每个扣0.5分,重复不计,最高扣3分。
      ③ 卷面出现涂抹、字迹潦草的,酌扣1~3分。
      ④ 答案不足250字的,酌扣1~3分;100字以下的,10分以下评分;只写一两句的,酌情给分,不评0分。
      (二)内容评分标准
      ①这句话意在强调:必须为了“懒”而思考,(2分)通过思考分清事情的主次轻重,提高工作效率,把自己从繁杂和忙乱中解脱出来;(2分)而不能懒于思考,每天“勤奋”地忙来忙去,(2分)其实是陷在各种不打紧的事情里,生活只会越忙越糟,越糟越忙,恶性循环。(2分)
      ②正确理解这句话对我们有重要启示:一方面,想着懒并不是一动不动,而是珍惜自己的精力,做到低成本、高效益;(3分)另一方面,由于懒得想而盲目勤奋必定会导致失败,必须接受所有后果,被其他人或自然支配。(3分)
      ③因此,只有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2分)才能妥善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避免在碎片中生活、在原地踏步中越来越忙碌,(2分)从而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2分)
      
      【曹长远老师解析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答题思路
      1.学生问:
      请问老师怎样理解“谈你对……的理解”?
      曹长远老师答:
      所谓“谈你对……的理解”是一种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设问方法,好像考生可以天马行空、任意挥洒自己的主观理解似的,其实不然,这里所要求考生谈的“理解”,必须是基于“给定资料”的理解。
      因此,要正确作答本题,必须透过“给定资料”揭示出想着懒,而不是懒得想”这句话背后隐含的思想,对这句话所隐含的倾向、态度和意图进行推断引申。
      这句话意在强调:必须思考怎么才能让自己懒一些,而不能懒于思考。想着懒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想着懒而不能懒得想?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这些就是本题应该回答的内容。
      
      2.学生问:
      我觉得“谈你对……的理解”很难回答,不知道开头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展开。请问老师作答这种申论题型有什么固定的格式可以遵循吗?
      曹长远老师答:
      回答“谈你对……的理解”这类问题没有严格的固定格式。但是为了在考场上能快速写出逻辑结构完整的答案,可以掌握一些经典的格式。这里我推荐一种“三段论格式”供你参考:
      答案分三段:
      第一段答“引申”,格式是:这句话意在强调……。
      第二段答“分析”,格式是:正确理解这句话对我们有重要启示:一方面,……;另一方面,……。
      第三段答“对策”,格式是:因此,只有……,才能 ……。
      
      3.学生问:
      请问老师怎么理解本题的作答要求?
      曹长远老师答:
      (1)所谓根据“给定资料1”,就是说本题的答案都可以基于“给定资料1”中概括分析,不需要纠结于其他资料段落。
      (2)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
      所谓“全面”,就是必须概括材料中包含的所有“问题”,不能遗漏。
      所谓“准确”,就是必须根据“给定资料1”进行概括,任何脱离“给定资料”的主观臆造都属于“不准确”。
      所谓“简明”,就是要求抓住重点,恰当提炼,不能简单地堆砌具体材料。
      所谓“有条理”,就是必须分条作答、分条概括、序号清楚。
      (3)所谓“不超过300字”,是指“含空格不超过300字”。在规定字数内答不完肯定扣分,但少于250字也要扣分。
      
      4.学生问:
      请问老师能明确告诉我答案在“给定资料1”中的位置吗?
      曹长远老师答:
      下面我把“给定资料1”中隐含答案的句子标注了。其中,用红色标注的是“参考答案第一段”,用蓝色标注的是“参考答案第二段”, 用粉色标注的是“参考答案第三段”。
      材料1
      勤能补拙似乎一直是至理名言,然而,一个著名咨询集团合伙人却不这样认为,他语出惊人:“勤可致拙。我的很多同行失败就失败在太勤奋。因为太过勤奋,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我总是想着懒,而不是懒得想有时候这就是效率。毕竟,人生那么短,事情却这样多,不略过那些不打紧的事情,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生活只会越忙越遭,越遭越忙,恶性循环。所以要养成一种好习惯,一种智慧,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当然,这要注意区分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抱怨沙发太硬的家伙和为了躺得更舒服而起身发明懒人沙发的人。
      另一位网评家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人勤于思考,才会分清事情主次轻重,珍惜自己的精力,做到低成本、高效益……总之,这样的人长于把握一切、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善于从繁杂和忙乱中解脱自己,这是一种人生艺术。
      有的人含着银匙长大,各方面都无比顺利,甚至可以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堪称人生赢家。而放弃大好前程和安逸生活,却选择了一条看上去无比折腾的人生道路,这不是自己找事做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确实是。然而,人生是越努力才会越幸运。每天给自己找一点事儿做,每天勤奋一点点,努力一点点,收获一点“小确幸”,终有一天会积累人生的“大满足”。而天天不做事,最后可能会没事做,或者做不了、做不完。
      不去思考必须思考的问题,不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如果这发生在我们身上,就是怯弱、狭隘和封闭,是最最消极的。我们的灵魂和心会被蚕食,我们的思想将被撕裂成碎片,而我们只能在其中跌跌撞撞,疲于拾掇缝补,苟且喘息。所以,我们会在碎片中生活,会在原地踏步中越来越忙碌
      别让脑袋停止思考。人和人,甚至人和动物在肉体上都没多大区别,差的就是灵魂。若不思索,甚至没有追求,随遇而安,你就必须接受所有后果,那就是被其他人或自然支配
      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看清楚我们所在的这颗蓝色星球的模样,才弄清楚我们怎样进化成人,才变得有一点点的能力和空闲去利用、去支配自然获得片刻的闲暇以实现我们心中小小的偷懒的欲念。但现在的时刻,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需要我们忙碌起来,而不是一直在缅怀过去、一直在不经过大脑地轻松娱乐。毕竟,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我们总是历经艰辛,万分努力,才让一切看起来不那么费劲。
      
      
      (二)“给定资料2”描述了目前国内综艺节目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请根据“给定资料2”,指出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30分)
      要求:分析合理,建议可行,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一、目前国内综艺节目领域存在的问题及体现:
      1.懒于原创。缺乏创意、设计、构思,直接购买外国版权、搬来外国团队,大量刻录翻拍、复制粘贴,造成严重产品过剩、资源浪费,导致观众审美疲劳,市场疲软。
      2.机制滞后。节目试新、试错机制建设滞后,原创节目缺乏宣传优势,原创人原创不起。
      3.急功近利。一有节目就赶紧制作、粗制滥造、急于开播,刷流量,拉收视,忽视节目质量。
      4.纯粹娱乐。一味强调纯粹的娱乐功能,节目内容低俗、格调低下、物化丑化女性,造成不良影响。 
      二、改进建议: 1.完善节目试新、试错机制。出台节目创新激励政策,鼓励节目原创;2.保护文化创意。特别对文化创意的萌芽阶段给与有力而稳定持久的呵护;3.提高节目质量。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精品节目,承担社会责任;4.立足优秀文化。取材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百姓现实生活,以独特气质吸引观众。
      (分段、含空格共300字)

      
      【评分细则
      (一)扣分项标准
      答案不分要点、没有条理的,酌扣1~3分。
       答案出现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的,每个扣0.5分,重复不计,最高扣3分。
      ③ 卷面出现涂抹、字迹潦草的,酌扣1~3分。
      ④ 答案不足300字的,酌扣1~3分;150字以下的,15分以下评分;只写一两句的,酌情给分,不评0分。
      (二)内容评分标准
      ①一、目前国内综艺节目领域存在的问题及体现:(2分)
      ②1.懒于原创。(2分)缺乏创意、设计、构思,直接购买外国版权、搬来外国团队,大量刻录翻拍、复制粘贴,(1分)造成严重产品过剩、资源浪费,导致观众审美疲劳,市场疲软。(1分)
      ③4.机制滞后。(2分)节目试新、试错机制建设滞后,原创节目缺乏宣传优势,原创人原创不起。(1分) 
      ④2.急功近利。(2分)一有节目就赶紧制作、粗制滥造、急于开播,(1分)刷流量,拉收视,忽视节目质量。(1分)
      ⑤3.纯粹娱乐。(2分)一味强调纯粹的娱乐功能,节目内容低俗、格调低下、物化丑化女性,造成不良影响。(1分)
      ⑥二、改进建议: (2分) 1.完善节目试新、试错机制。(2分)出台节目创新激励政策,鼓励节目原创;(1分)2.保护文化创意。(2分)特别对文化创意的萌芽阶段给与有力而稳定持久的呵护;(1分)3.提高节目质量。(2分)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精品节目,承担社会责任;(1分)4.立足优秀文化。(2分)取材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百姓现实生活,以独特气质吸引观众。(1分)
      
      曹长远老师解析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二题答题思路
      1.学生问:
      请问老师,作答本题是需要同时回答“问题+对策”?还是只回答“对策”就可以?
      曹长远老师答:
      作答本题是需要同时回答“问题+对策”?还是只回答“对策”就可以?这的确是大部分考生面对类似“对策题”时心里的强烈困惑。
      要破除这个困惑,不能靠“我觉得应该如何”,而是必须明确选择的标准。
      选择的标准是:按照题目的作答要求,只有明确要求回答“问题”的,才回答“问题”,否则,就只回答“对策”。
      那么,怎样才算是明确要求回答“问题”呢?
      (1)题干中有类似“概括问题”的说法,或者有类似“并提出对策”的说法,需要回答“问题+对策”。
      (2)题目作答要求中有类似“问题准确、全面”的说法,需要回答“问题+对策”。
      (3)题干中有“针对……问题提出对策”的说法,但题目作答要求中不提“准确、全面”,只有“有针对性、具体可行”的说法,不需要回答“问题”,只回答“对策”即可。
      具体到本题,按照上面的标准来判断,题干中有“指出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的说法。因此本题需要回答“问题+对策”,不能只回答对策。
      
      2.学生问:
      请问老师什么是“问题”?怎样理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曹长远老师答:
      (1)所谓“问题”,通俗地说就是存在的毛病或不足。问题通常表现为:应该怎样却没有怎样,理应如何却事实相反,实际情况与期望值之间存在差距,从而引起矛盾冲突或带来严重结果,因此,“问题”属于“给定资料”所反映的消极方面或负面因素。
      “问题”必定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作答问题属于客观概括,即“问题”基本可以直接从“给定资料”中摘录整理出来。
      具体到本题,就是要求针对“给定资料2”反映的目前国内综艺节目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
      (2)所谓“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就是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做法。
      
      3.学生问:
      请问老师怎样作答这种需要同时回答“问题”和“对策”的题目?
      曹长远老师答:
      “问题”和“对策”题,有时只要求回答“问题”,我们称之为“纯问题”型。
      有时只要求回答“对策”,我们称之为“纯对策”型。
      有时则需要同时回答“问题”和“对策”,我们称之为“问题+对策”型。
      作答“问题+对策”型,有两种格式:
      格式(1):“问题”单独一段,分条作答;“对策”单独一段,分条作答。
      格式(2):每个问题和相应对策写为一个要点(问题……+针对此问题+对策……)。
      
      4.学生问:
      请问老师怎么理解本题的作答要求?
      曹长远老师答:
      (1)所谓根据“给定资料2”,就是说本题的答案都可以基于“给定资料2”中概括引申,不需要纠结于其他资料段落。
      (2)所谓“分析合理”,就是不能浮在材料表面,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问题的原因。
      (3)所谓“建议可行”,就是要求所提建议必须是针对问题,具体可行的,不能脱离实际空喊口号。
      (4)所谓“条理清楚”,就是必须分条作答。虽然本题的答案大部分是从“给定资料2”中整理出来的,但是不能仅仅简单地把材料堆砌在一起,而是必须分条作答、序号清楚。
      (5)所谓“不......
    全文共 32090字,请扫描QQ二维码,备注“公务员考生”加QQ好友,获取完整真题解析资料。       特别声明:本站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均系曹长远老师原创作品,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网址:高教公考真题库www.sanlianbook.com。
    版权声明 | 专注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鲁ICP备17022865号-1